最后企划

最后企划
此次突发超预期降准背后的反常信号
2023-04-10

3月17日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。本次下调后,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.6%。此次预计释放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,叠加月中MLF超额续作2810亿元,3月合计投放中长期资金近9000亿元。

这是2023年首次全面降准,且是毫无任何征兆的突发性的意外降准,既没有提前释放任何信号,也没有同步解释具体目的。尽管3月初,央行行长易纲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用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有效,但在连续四个月MLF增量续做(历史上,降准所在月份大多MLF净回笼),年内信贷扩张节奏逐步企稳,年内后续经济持续强劲修复的假设下,普遍认为短期上MLF维持超额续作的可能性更高,降准的可能性不大。

但全面降准还是来了,与MLF超量续作同时推出,超出了市场预期,这种突发操作背后释放了怎样的反常信号?

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3月份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:

或将触发“灰犀牛”的全球经济局面

宏观政策收紧、全球资产负债、新冠疫情延宕反复、乌克兰危机骤然升级、美元指数急速攀升、硅谷银行暴雷、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、发达国家CPI持续大幅上涨、大宗商品价格暴跌、美联储继续通过加息对抗通胀、供应链紊乱……《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》报告预测,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%降至1.9% 。2023年,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加大了更多不确定性,充满重重挑战。

或将逼近“通货紧缩”的国内经济形势

几个涉及衣食住行的民生核心数据并不乐观:

核心CPI下行:2月份核心CPI仍低迷,同比下滑0.4%,环比下跌幅度达0.2%,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依然偏弱。核心CPI的数据下行在于供需短时结构错配。

进出口增速持续下跌:进口增速延续下跌趋势,下滑幅度超预期,内需乏力,修复不及预期。消费低迷的背后是消费者信心指数,包括对就业信心和未来收入信心不足。受海外需求持续下降影响,2月出口累计同比-6.8%,出口增速仍在筑底。

房地产修复尚需时日:房地产方面,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标同比双双下降,此前2月份之前已经提前释放了积压需求,3月份开始,成交节奏转而呈下降趋势。市场修复仍需一定的时间积累,当前多数潜在需求还处于观望状态,市场回暖基础仍相对脆弱,房企暴雷的情况还在出现,整体仍在促销区间。

地产下游产业将受冲击:衣食住行四个层面而言,从经济学角度的供给端、需求端的状态以及当前国内恩格尔系数来看,居民衣食类收支受经济影响程度低于住行类支出。预计2023年受房地产严峻形势的影响,房地产行业下游关联产业链——建材、家居、装修、家电等行业将会受到冲击。

汽车产业以退为进: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,相较于往年,2023年前两个月的终端销量表现太过于疲软,行业陷入了“疯狂内卷”的大降价局面,快速去化高库存成为关键。

实体零售业步履维艰:此外,2022年实体零售历经“寒冬”,2022年仅半年时间实体行业注销门店数量就超过了2020全年的总和,受行业竞争、疫情影响、政策监管、现金流断裂等问题,2022年以电商零售类公司为代表的大批创业公司纷纷倒闭出局。

大量失业规模爆发:除了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以外,从另一个数据和现象也能反映出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。前总理李克强曾提出,就业是经济的‘晴雨表’,是社会的‘稳定器’。虽然疫情集中爆发在2019年春节之后,但由于经济发展存在时滞特性机制,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,预计2023年失业情况将集中爆发,官方数据显示,国家统计局于3月15日发布了一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,从2022年12月份的5.5%上升到2023年2月份的5.6%。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将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。

3月数据不容乐观:从过往经验来看,如果经济下行,央行则会通过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;如果经济向好,则通过MLF补充流动性。从当前强势稳固经济复苏,释放降准叠加MLF超额续作政策的力度,可以预见尚未公布的3月份宏观数据并不好看。

自疫情大规模爆发以来,可以明显感觉到市场大环境的变化,房价在降、租金在跌、非必需的消费品价格在跌、失业率上升、企业停工减产、人力薪资在下降……

这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,无不联想到——通货紧缩

通货紧缩引发的连锁反应和负面作用,相对于尚未失控的通货膨胀而言,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就更大,是经济下滑和衰退的原因之一,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。

经济下行,人们手中的钱少,不消费,不投资,消费疲软;企业产品堆积卖不出去,不敢投资扩产,为了回款只有降价销售,裁员减少成本;社会失业率提高,平均工资下降;居民收入来源减少,对经济发展信心不足;物价持续下跌或长时间在低价位运行,居民收紧钱包的循环……

三年疫情的防控措施取消之后,中国经济一定会慢慢从底部开始反弹发展,但发展进城一定不会一蹴而就,一定需要时间休养生息。

当前,无论金融数据还是经济数据,均存在结构性隐忧,稳增长压力较大。2023年依然处于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内,跨周期发展的难度很大,在三年疫情冲击之下,很多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累积,叠加疫情之前已经凸显的中长期问题,将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,导致当前经济的微观基础处于相对疲弱阶段。目前来看,在MLF超量续作的情况下,推出略超预期的全面降准,这波操作的宽松信号很明确,意味着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形势还将面临寒冬的挑战,宏观经济的压力仍在。

紧抓窗口期,逆市谋发展

预计宏观经济形势将会产生暂时的窗口期,会出现躺平、“不上进上香的寺庙年轻人”,也会出现“穷人更穷,富人更富”的现象,将会带动社会结构由“橄榄型”向“哑铃型”转变。在这种形势下,一方面后疫情时代,人们消费习惯发生变化,市场端需要建立信心,促进消费,解决收入。另一方面,供给端的改革,消耗了部分产能,需要通过供给端的更新,以市场和行政的双重力量调节收入分配。

正如“倒进河里的牛奶”的现象,并不是资本家黑心,而是一种市场内在的解决办法,表象是在维持垄断利润,实际却是在保护需求,调节供需关系。换句话说,目前的经济形势即便依靠政策调整、市场的自我调节、人文习惯的改善,也能够对抗现状、对抗周期。但,企业如何能在这个窗口期逆势发展是关键。

再好的处方药也只能是相对缓解,并不能立竿见影的快速见效。当前外部输入型通胀,而内循环市场信心紧缩,随之而来的还可能会形成更可怕的“滞胀”,届时资产就会降价只能等待被资本割韭菜。那么,既然无法逃避即将到来的窗口期,就应该想办法如何去抓住。

1.跨周期发展

周期是客观的,无法回避。有周期才能有转型升级,才会有创新发展,企业要顺应周期发展规律,加快创新变革,在经济冲击中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2.逆周期抓机遇

在逆周期中发现机会,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课题。如巴菲特将自己的投资之道总结为“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,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”。下行周期阶段反而是有准备的企业“弯道超车”的时候。

①创造小趋势,以低成本、差异化价值、超品质服务挖掘潜在需求;

②准备充足的现金流,短期内快速出货变现,提前筹备过冬粮草,防患于未然;

③调节自身发展结构模式与技术能力;

④因人而异,修炼内功,适应新环境。

相关标签